现场合影。
红网时刻新闻7月19日常德讯(通讯员 邓钰璇)近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经济系“果香白鹤·青春助农”电商兴农实践团10名师生奔赴柳叶湖果香居生态采摘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助农实践。团队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技术、电子商务专业优势,创新融入红色教育与生态环保理念,以“田间实践+电商赋能”双线驱动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专业协同,筑牢助农根基
熟练进行鲜梨套袋、装箱作业。
实践团汇聚农业、电商专业学生,构建“理论+实操”协同体系。抵达园区首日,农业专业学生牵头梳理梨子种植特性、采摘标准,电商学子同步学习包装流程(采摘、套袋、装箱、称重)。面对2000斤鲜梨的紧急订单任务,师生合力克服酷暑,保质保量完成挑战。后续工作中,农业学子把控鲜梨品质,电商学子负责市场推广,从果园到消费者的供应链闭环高效运转,实现了从生产源头到市场终端的无缝对接,彰显了专业融合服务产业的显著优势。
电商为翼,拓宽增收路径
“云端梨园”直播带货。
产学研基地签约揭牌仪式现场。
直播团队聚焦下午黄金时段,每日开播打造“云端梨园”直播间,借助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全方位推广果香居品牌;视频团队深入果园、包装车间,捕捉劳作场景,制作宣传素材,强化产品吸引力;运营团队实时汇总直播数据和购买数据,优化推广策略。从7月1日到7月7日,团队线下服务游客超180人次,销售鲜梨逾7200斤,实现销售额达35000元,这不仅有效破解了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拓宽了果农增收渠道,更探索出一条“小屏幕连接大市场”的农产品上行新路径。尤为重要的是,实践期间政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正式签约落地,为果香居农产品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长效平台机制,实现了实践成果的固化与延伸。
红色铸魂,厚植青春担当
7月5日,实践团来到了采摘园旁的环湖大道,开展园区周边卫生清扫,以实际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7月7日,实践团前往常德烈士纪念碑,身着统一队服、头戴草帽,清扫碑区杂物。
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服务和庄严肃穆的红色洗礼中,实践团成员深刻体悟到乡村振兴与革命精神的内在联结。带队老师结合历史现场的生动讲解,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先辈们为国为民的奉献情怀。这种精神洗礼,内化为同学们扎根田间、服务“三农”的坚定信念和不竭动力。 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让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本次“果香白鹤·青春助农”实践,是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缩影。它不仅成功拓宽了“果香居”鲜梨的市场化通道,更创新探索出“技术支撑 + 电商赋能 + 红色铸魂”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青年实践模式。实践团成员以知行合一的扎实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职教学子“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展现了将专业技能报国与赓续红色血脉相融合的青春风采。他们的实践成果,为高职院校精准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邓钰璇
编辑:陈妍
本文为常德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