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文理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创新“一驱动三加成五递进”模式 破解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难题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杨基峰 刘学文 王东文 张松柏 胡霞 陈远道 编辑:胡金贵 2025-03-19 16:00:5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3月19日常德讯(通讯员 杨基峰 刘学文 王东文 张松柏 胡霞 陈远道 )湖南文理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紧扣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常德市“4+3”产业布局,立足地方需求,创新构建“一驱动三加成五递进”地方人才培养模式,精准破解应用型人才“下的去、用得上、干得好”等难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地方需求驱动:聚焦“四个一”,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学院聚焦湖南省与常德市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教育强省市,以“一堂课、一件衣、一粒药、一滴水”为切入点,联合湖南洞庭药业、湖南中泰等龙头企业及教育部门,建立“产业—人才”动态调研机制。通过分析区域产业技术缺口,针对性开设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四大本科专业,构建与地方教育服务、新材料研发、环保治理、生物医药产业高度匹配的专业集群,成为服务地方产业的生力军。

三维加成体系:破解“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三大难题

1.“大思政+在地文化”浸润,破解“下得去”难题

学院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平台,将常德“德行天下”文化、“善卷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打造“八学期八主题活动”“行业兼职班主任”等品牌项目。组织学生深入林伯渠故居、翦伯赞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开展“百年党史中的常德故事”微课实践,强化“扎根地方、服务基层”的责任意识。

2.“校企协同+教学改革”赋能,破解“用得上”难题

校企共建产教研融合团队,共同开发《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综合实验》等8门项目式课程,引入企业技术案例占比超40%。推行“一课双师”制(校内教师+企业导师),聘请太子化工、中泰特种设备等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毕业设计、实习指导,共建5个省级以上实践基地,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

3.“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提质,破解“干得好”难题

学院构建“学科竞赛—产学研项目—创新创业”三位一体能力提升平台。通过全国“互联网+”大赛、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创新大赛等各类竞赛,以赛促学;依托水处理功能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学生深度参与“熊去氧胆酸合成工艺的开发”“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钠的开发与规模化生产”等地方企业攻关项目,以赛促用;孵化“中性高凝血止血海绵”“茄尼醇提取工艺”等创业项目,多项成果应用于本地企业,以创促产。

五阶递进路径:全链条培养“接地气、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基于以上,学院独创了“基础夯实→技能契合→实践转化→创新突破→能力升华”五阶递进培养路径,涵养了学生扎根地方情怀,有效提高了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的融合,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突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了学生后续发展的能力。

成效显著:人才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通过“一驱动三加成五递进”模式,学院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实现深度耦合,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百余项,深度参与企业横向课题70余项,授权专利50余件,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85%,在湘在常就业落实率超60%,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0%。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和常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输送更多“留得住、干得好、扛得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杨基峰 刘学文 王东文 张松柏 胡霞 陈远道

编辑:胡金贵

本文链接:https://cdjy.rednet.cn/nograb/646947/53/1479527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德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