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邱琼丽
梅君,名如其人。她从教十年,用关爱、信念和情怀,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她多次被评为优秀个人、优秀班主任,2021年被评为常德市优秀青年教师。
灌溉的是希望
2013年那个火热的7月,师范学校毕业的梅君,怀揣梦想步入安乡县安昌乡黄市嘴小学。映入眼帘的是破败不堪的校舍、杂草丛生的操场,而且学校只有5名教师加上一位校长。她被安排带一年级,14名学生,所有课程一人包揽。课余还要分担食堂采买、学生开餐和学校值班等工作。年轻的梅君陷入了困惑,感觉自己丰满的理想就这样碎了一地。
随后的几天,梅君无心备课,浑浑噩噩。等到开学了,当她走进教室,看见14个娃娃用渴求知识的眼神看着她齐刷刷喊“老师好”后,梅君一激灵,迅速收拾心情,找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学生中有个叫小杰的留守儿童,每次他奶奶将他送到教室门口,他就死死抓住奶奶的手不肯放开,眼泪汪汪的,嘴里还碎碎念:“你要早点来接我啊……”他上课走神、特别爱哭、不合群,连笔都拿不好,更别提学习了。这可急坏了梅君,通过走访,她了解到小杰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长期由爷爷奶奶照顾。小杰被过度保护,又缺乏父母陪伴,极度胆小、自卑。梅君心疼极了,她决定帮帮这个孩子。上课时,她加倍关注小杰,让他融入课堂;课间,她组织小朋友和他做游戏,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作业不会,她手把手地教或安排学习好的小朋友帮助他。慢慢地,小杰开始找到了自信心和在班级中的存在感,性格开朗多了,学习也慢慢进步。
一年级的孩子难带,梅君视孩子们为自己的弟弟妹妹,手把手教他们写拼音,和他们一起吃饭、午睡、游戏、排练,甚至还帮淘气包们缝补衣服。她既是孩子们抚慰情绪的亲密姐姐,又是孩子们茫然无措时的坚实依靠。梅君用青春的汗水浇灌这些稚嫩的花朵,在他们心中开出了希望之花。
洒下的是泪滴
2015年,梅君调入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梅君接的这个班在全校出了名的不好管理,有好多次梅君被孩子们弄得身心俱疲,甚至在无人处失声痛哭。班上的小政就是一个不好相处的孩子,他任性倔强,不服管教,犯错误后老师还没开口,他就皱眉、嘟嘴、还乱摔东西。小政的父亲为他急白了头,母亲为了他和家人矛盾不断。半个学期过去了,梅君和其他孩子磨合得不错,唯独小政,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转机发生在一次春游活动中。那次的春游活动定在市郊的一处拓展营里,孩子们要完成犁田、挖红薯、攀岩等多项活动,中午还要分成小组自己做饭,基地提供食材和炊具。那天小政破天荒没捣乱,还和组员合作得很好。回程的路上,一个孩子突然大叫:“老师,小政撒尿,把裤子打湿了!”梅君一身的疲惫被瞬间驱散,她马上来到小政面前,蹲下身查看,发现小政右边裤腿上全是黏糊糊的液体。小政的眼神躲闪着,不敢直视老师和同学。梅君问了半天才搞清楚,原来是小政中午趁同学不注意,偷偷把一个鸡蛋塞进了裤兜,想带回家给妈妈,可一不小心把鸡蛋碾碎在裤兜里了。梅君想:原来这个孩子内心是这样柔软,他记挂着自己的妈妈,想把快乐分享给妈妈。梅君用纸巾处理完小政打湿的裤子后,不仅没有批评他,还拉着他的手安抚他。回校后,小政妈妈接小政时,梅君还当着很多家长的面表扬了小政。
从那天后,梅君发现小政变了。于是,梅君趁热打铁,想走进他的内心。梅君先从语文课堂上开始引导小政,每当发现他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又不敢举手的时候,梅君就会主动请他说。慢慢地,他开始喜欢语文,也能勇敢地举手答问了。和同学闹矛盾,遇到他控制不住时,梅君会轻轻抱住他,等他情绪平静后再给出建议。不久后,小政和老师、同学的关系缓和了许多,小政也成了梅君得力的小助手,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很多。后来,小政顺利升入本校的初中部。
梅君说,特别感谢小政,是他让自己学会了包容和忍让,也正是这些像小政一样的孩子,让自己从青涩慢慢走向成熟。
奉献的是自己
2021年,梅君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还同时承担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新的岗位,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学习,梅君家庭事业多方面都要兼顾,孩子还不到两岁。她没顾得上叫苦喊累,而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早上,她到校最早;中午,经常忙着忙着就错过了饭点;夜晚,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孩子没睡着,自己先打盹儿了。多数时候,等孩子睡着后,她还要加班,或批改语文作业,或撰写活动方案。
梅君把“勤奋努力、奉献爱心”当成人生信条,力求在有限的活动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她深知,教育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人格品行的养成。在吴丽萍老师的帮带下,梅君在全校开展少先队员“养成教育”目标考核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就餐、就寝、课堂纪律、集会、路队、文明有礼几大类。实行这项活动后,全校风气为之一变。因工作出色,2021年,学校少先队大队获常德市少工委颁发的“红领巾奖章”三星章,每年有很多兄弟学校的老师来学校参观学习。
花中真君子,最美琢玉人。梅君说:“把自己的青春、热情、快乐、幸福融进教育教学中去,感受到的必是质朴的芬芳。”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邱琼丽
编辑:黄刚
本文为常德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