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6月30日常德讯(通讯员 冯熙雯 兰华军)6月27日,湖南省桃源县理公港镇桃源县第十中学多媒体教室的屏幕上,一段暴雨中护送学生有序撤离的视频刚播放完毕,坐在前排的小李便说道:“原来那天救我们的叔叔阿姨,早就在教我们怎么避险了。”
这是桃源县“用好科普‘微课堂’,撬动防灾‘大能量’”活动现场的生动缩影——一场由镇政府、镇自然资源所、学校、科普志愿者等共同打造的防灾科普课,为初中部学生打开防灾减灾的知识窗口。
与传统宣讲不同,这场“微课堂”采用“实践反哺理论”的创新模式,以5月22日理公港镇暴雨中成功转移十中学生的亲历事件为“活教材”。
这场让学生们印象深刻的亲历事件,要回溯到5月的那场强降雨——5月21日20时至22日12时,桃源县普降暴雨,牛车河镇、龙潭镇、理公港镇、佘家坪乡4个乡镇降雨量达200毫米以上,其中牛车河镇降雨量超过400毫米,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中,地处理公港镇的桃源县第十中学成为重灾区——校园内积水蔓延,最深处超过1米,700多名学生因积水被困校内,情况危急。理公港镇干部职工、学校教师、派出所民辅警、供电所工作人员等第一时间集结,组成应急救援队伍,趟着积水组织学生撤离校园,转移至镇政府大礼堂会议室和供电所临时安置点。
正是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经历,让“防灾”二字在学生心中有了更具象的认知。活动中,志愿者将洪涝避险措施拆解为可操作的“生存指南”,让这段记忆成为最鲜活的教学案例。
随后,一段动态演示山洪地质灾害的动画视频吸引了全场目光,志愿者结合视频画面逐条解析,介绍山洪地质灾害来临前的征兆以及应对措施,解析防范地质灾害的物理原理,让抽象知识变成“看得见、学得会”的技能。
最让学生们兴奋的是“科技防灾”环节——无人机测绘技术如何监测滑坡?通过讲解运用无人机监测预警滑坡的原理,帮助学生接触防灾学科前沿,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原来科技能帮我们提前‘看’到危险!”学生小张兴奋地说。
“以前觉得防灾是大人的事,现在才知道我们也能学技能、护安全。”参与活动的学生代表说。据悉,桃源县将持续推进“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推动防灾知识从课堂延伸至家庭、融入日常,真正织就“人人懂防灾、处处有安全”的防护网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冯熙雯 兰华军
编辑:姚晓雅
本文为常德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