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春专列,驶向红色初心:鼎城学子韶山行纪实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陈俐翰 编辑:黄刚 2025-09-29 16:30:0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9月29日常德讯(通讯员 陈俐翰)一声清脆的汽笛,划破黎明的宁静,一列印着“我的韶山行”醒目字样的专属列车,整装待发。近日,鼎城区阳明中学与常德朗州高级中学的学子们,怀揣着无限的敬仰与期待,乘坐这趟青春的红色专列,开启了一场奔赴精神高地的研学远征。这不仅仅是一次空间上的移动,更是一场穿越历史烟云的青春对话,一次涤荡灵魂的思想淬炼。

第一章:启程!飞驰的“红色课堂”

与以往乘坐大巴不同,本次研学同学们首次体验了“红色专列”。站台上,统一的校服、飘扬的旗帜、青春的脸庞,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登上专列,车厢化身为移动的“红色课堂”。

图片2.png

同学们在专列上唱起了红歌。

车窗上贴着的红色历史知识、座椅背后悬挂的伟人名言,瞬间将大家带入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伴随着车轮有节奏的铿锵声,同学们在专列上唱响了经典红歌,开展了党史知识问答,热烈的气氛在车厢内弥漫。这趟专列,不仅载着他们的身体驶向韶山,更载着他们的思想,飞驰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

第二章:在伟人故里,触摸历史的温度

踏上韶山这片红色热土,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信仰的味道。在毛泽东广场,气氛庄严肃穆。两校学子手持白菊,列队整齐,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深深三鞠躬,并敬献花篮。那一刻,青春的誓言在心中激荡:“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嘹亮的声音响彻云霄,是新时代青年对历史最坚定的回应。环绕铜像,每一步都是对革命先辈的追思,每一眼都是对崇高精神的仰望。

图片3.png

在毛泽东广场举行开营仪式。

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同学们放轻脚步,屏息凝神。看着屋内简朴到极致的陈设——一张木床、一盏油灯、几件农具,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正是在这方寸之地,一代伟人立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宏伟志向。同学们触摸着斑驳的墙壁,仿佛能感受到那份为理想燃烧的炽热温度。

图片4.png

同学们在纪念馆内聆听课程。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封封泛黄的书信,无声地讲述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当看到毛主席那件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那双修补过无数次的拖鞋时,不少同学的眼眶湿润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再只是书本上的词汇,而是化作了直击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第三章:归途·思索:薪火相传的青春接力

当返程的专列缓缓启动,来时欢声笑语的车厢,此刻多了几分沉静与深思。同学们或凝望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或在研学手册上认真记录心得,或与同伴低声交流着白天的震撼与感动。从“知之”到“信之”再到“行之”,韶山之行的种子,已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趟专列,如同一个时代的隐喻,连接着光辉的过去与光明的未来,承载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梦想,呼啸前行。

图片5.png

与韶山学校合影。

结语:韶风已拂面,吾辈当自强

此次“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是鼎城区阳明中学与朗州高级中学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独特的出行方式,为这次研学增添了浓厚的仪式感与时代特色。让红色历史从课本走入心田,让革命精神从故事化为信念。

图片6.png

韶山班会课堂。

今日,他们从韶山归来,眼中有了更坚定的光芒;明日,他们必将把这份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鼎城学子的磅礴力量!这段伴随着汽笛声的红色记忆,必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他们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陈俐翰

编辑:黄刚

本文链接:https://cdjy.rednet.cn/nograb/646943/63/153208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德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