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二中“韶山行”研学活动启动仪式。
红网时刻新闻9月24日常德讯(通讯员 莫晓晖 贺湘琦)“作为新时代青年,个人理想应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就像青年毛泽东在游学中探索救国道路那样,在学习中明确方向,在奋斗中实现价值。”9月23日,韶山毛泽东青年塑像公园内,桃源二中高一2526班学生陈嘉豪的发言,赢得前来参加研学的四千多名学子的热烈掌声。这场“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中,学子们踏寻伟人足迹,而陈嘉豪关于“理想与担当”的思考,成为青春与信仰碰撞的生动注脚。
此次研学是桃源二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9月22日6时30分,凉意未散,身着整齐校服的高一学子们操场集结,有序奔赴火车站。安检排队、登车后读红色书籍、自发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车厢里满是青春热血。15时30分,开班仪式在韶山举行,学子们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手捧鲜菊向伟人铜像鞠躬致敬。
列车上的青春热血。
给伟人敬献鲜花。
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同学们分组参观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韶山烈士陵园、毛泽东同志故居等,青瓦白墙、木窗木门,堂屋里的方桌、卧室里的旧床、灶房里的陶罐…… 每一件陈设都带着岁月的温度,仿佛在静静诉说着伟人在这里度过的少年时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循着伟人成长的足迹,感受着“从韶山冲走出的少年,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改变中国的伟人”,革命初心的源头,在此刻变得清晰而具体。
玻璃展柜里,磨损的旧军装、泛黄的手稿、简陋的生活用品,无声地讲述着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岁月里的坚守;影像资料中,他们为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宵衣旰食的画面,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艰苦奋斗”不是历史名词,而是永不过时的精神密码。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像,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风雨兼程却热血沸腾的年代。二中高一1400多名学子在毛主席塑像前集体宣誓,表达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晚间思政课上,红色纪录片《毛泽东的求学路》中,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打动众人;《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思政课上,讲师围绕“青春与理想”讲解,与学生互动问答,理想的种子在学子心中扎根。“今天在故居,我看到毛主席少年时的书桌,突然懂了‘立志’的意义”“纪念馆里的旧军装,让我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得多不容易”“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成长,更是为了家国担当。以后我也要像毛主席一样,做一个心怀家国的人”…… 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着研学中的所见所感,红色感悟在交流中升华。
班级合影。
“这次研学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堂让红色基因活起来的思政课。”学校相关负责人感慨道。当红色历史从课本上的文字,变成触手可及的文物、亲耳聆听的故事、亲身感受的精神,它便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虽然韶山之旅已落幕,但红色的种子已在二中学子心中发芽 —— 相信这群少年,定会带着从这里汲取的信仰力量,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绽放光芒!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莫晓晖 贺湘琦
编辑:姚晓雅
本文为常德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